在专家眼里,十人九腰痛,疼痛皆不同,但是在普通人眼里,腰疼就都差不多:僵硬,痉挛,肌肉疼痛,麻木,甚至是腰部活动受到限制,不敢动弹等等。据统计,发达国家60%-70%的人一辈子可能出现一次腰痛。
有人说,人到中年生不如狗,事实也是如此,腰痛发作最高的是35岁到55岁的人群,也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,中年人的腰真的伤不起。提到腰痛,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腰突,甚至很多时候腰痛变成了腰突的代名词,其实这腰疼背后有很多原因。在所有引起腰疼的原因当中,腰突只占到30%左右,腰肌劳损才是主因,是除头痛外第二大疼痛原因。
腰突是骨骼退行性引起的,而腰肌劳损是一种运动损伤,腰肌和腰背筋膜疼痛,位置相对比较浅,如果感觉腰疼,而且能摸到,按压时有疼痛感,往往可能就是腰背筋膜炎,即腰肌劳损。
腰椎间盘问题引发的疼痛位置深,活动受限,疼痛感一般在人身体后比较靠内里的地方。痛感从内向外辐射,疼痛感剧烈,甚至活动会受到限制,动弹不得。但是触摸腰和后背时,并没有太疼的感觉。
预防腰肌劳损,这些习惯要避免。
坐姿
多数人认为坐着比站着舒服,殊不知坐位时腰椎承受的压力可达到站位时的140%,所以要十分重视坐姿。
坐位时,腰要挺直,双腿平放于地面,避免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,或者长时间强迫体位,坐时间长了要起来走动活动一下,缓解腰背部肌肉的疲劳与紧张。同时,要尽量选择有靠背且靠背弧度接近腰椎自然弯曲的椅子,腰后要有靠垫的支撑以减轻腰部承受的重量。
站姿
当你昂首挺胸时,脊柱承载100%的压力;弯腰时,脊柱承载200%的压力。所以,站立时,请让你双脚着地,不要偏重哪只脚。歪身站立会加重某侧肌肉的紧张度,时间久了,不仅会使肌肉僵硬酸痛,还会造成腰椎两侧受力不均,导致腰背疼痛,同时压迫脊柱和周围神经,影响心肺功能。
睡姿
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床垫,睡觉时使背部得到完全的放松与休息。平躺时,最重要的是避免腰椎的扭转,在床上翻身时,整个腰部要一起整体翻动;侧卧时腰要直,膝关节微屈;仰卧时腰间可垫放毛巾卷或者薄软垫,来保持腰部弧度;起床时先要侧身,后将双脚放在床旁,用手力把身体支撑起来。
搬姿
日常生活中用力要科学合理,搬抬较重的物体时,首先要让腰部肌肉处于紧张的绷紧状态,然后运用正确的搬运姿势。搬抬时,应屈膝取半蹲位,使物体尽量靠近身体;起身时身体向前靠,使重力分担在腿部肌肉上,减轻腰部的负担;应当逐步加大用力,防止腰部的突然受力,要站稳后再迈步防止腰部扭伤,这对于那些很少进行体力劳动的白领人群尤其应当注意。
鞋
任何超过5厘米的鞋跟都会造成健康问题。抬头、挺胸、收腹固然很美,但维持这些美丽的代价就是你的背部、腰部肌肉,尤其是腰大肌,由于长时间收缩,过度劳累,最终发生肌肉劳损。如果你是高跟鞋控,近期老觉得腰酸背痛,而且晨轻暮重,那就很有可能是肌肉劳损了。
穿高跟鞋还会让腰椎长期过度前突,使腰椎承受很多本来不需要承受的压力。尤其是当你腰肌劳损以后,对腰椎的保护势必减弱,那腰椎间盘突出、腰椎管狭窄等等也就离你不远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