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今年二十岁出头,刚刚走入社会,去问身边朋友们这样一个问题。
“不工作的时候,你都做些什么?”
有人会对你说,“没什么呀,睡个懒觉,看电视剧,聊聊微信,吃吃零食,一天就过去了。”
有人会告诉你,“我起得很早,出门跑了步,白天学了一阵英文,临睡前读了一会书。”
几年之后,你会发现,这两种态度,成就了两种不同的人生。
英国女演员艾玛·汤普逊说过这样一句话,“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。”她指得是,在作为一个恪尽职守的演员之余,生活的丰富性,也可以用来提高自我,继而反作用于自己的事业。
有人说“八小时内求生存,八小时外求发展。”
的确是这样,一周五天、一天八小时,是一般人的工作时间。在这段时间大家的努力、工作成绩是很接近的。成功者与别人不同的是,他们不仅仅在八小时内工作,在八小时外他们也在不断努力,在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工作。一天比别人多出一二个小时,长年累月,其差距是可想而知的。
面对他们,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偷懒呢?
现代社会,竞争一天比一天激烈,知识更新一天比一天快,一个人要想有好的前途和发展,单单靠八小时以内的努力已远远不够,必须珍惜八小时以外的时间,把别人用于休息、娱乐、应酬的时间用在学习和提高上。
有句话说得好:人与人之间的差别,其实就在八小时之外。我们有些员工八小时之外想的就是打牌、上网聊天打游戏、看电视等,结果工作多年,技能技巧也没有大的提高,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员工,时时刻刻都要面临“生存”的问题。
而有些追求上进的员工则不同,他们八小时之内努力工作,八小时之外发奋学习,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,从各方面提高自己,结果他们常常能把握机遇,在公司有一个好的发展。
日本著名企业家三洋公司创始人井植董曾提出过“24-16-8”的工作制。
他认为,董事以上的干部要具备24小时都为公司着想的觉悟,对工作一定要“走火入魔”,时时刻刻为公司操心,甚至晚上做梦也要做公司的梦。
对一般管理干部,则要求每天为公司干16小时,除了晚上睡觉做梦可以悉听尊便外,其他时间都必须思考公司的工作。
至于一般职员,则要求工作8小时,只要上班时间考虑工作就可以了。不过他又说,如果你只满足于每天工作8小时,思想上也没有想干16小时或者更多的念头,那你这一辈子可能永远只是一个一般的职员。
所以,奉劝那些八小时之外沉迷于打牌、上网聊天打游戏,唱卡拉OK的人,如果你想有一个美好的前程,八小时之外就必须多一点学习、多一点钻研、多一点思考。努力吧!奋斗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