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,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快,经常三餐不规律、熬夜、吸烟喝酒,加上精神总是处于紧绷状态,导致很多人的胃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问题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胃。但是对于养胃,很多人都存在一些误区,导致不少人养胃不成反而伤胃。
生活中常见的养胃误区有哪些?一起来了解下。
误区一:牛奶养胃
喝牛奶非但不能养胃,反而会刺激大量胃酸分泌,引起胃部病变。牛奶中含有大量乳糖,可引起腹胀和腹泻,特别是乳糖酶缺乏的人。另外,消化道溃疡和食管炎以及糜烂性胃炎患者不能喝太多牛奶。
误区二 :喝粥养胃
很多人都认为粥容易消化,能减轻胃的负担。这种观点并不全面。粥与油炸食品、面条、煮的玉米、蒸的窝头等食物相比是很软烂的,对胃的刺激性较小。因此胃痛的人可在疼痛的急性期经常喝粥。但人们若长期喝粥则对胃没有好处。因为粥中的水分较多,会稀释胃液,加速胃的膨胀,使胃的蠕动变得缓慢,从而不利于胃对食物的消化。再说,人唾液中的淀粉酶是一种能促进消化的重要物质。人们在进食的时候若不进行咀嚼,口腔内的唾液腺就不会大量地分泌唾液,因而也就不会有足够的淀粉酶出现。经常喝粥会抑制淀粉酶的分泌,这不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。另外,经常喝热粥更不可取。因为过热的粥会刺激和损害胃黏膜。
误区三:胃不好可以多喝生姜水
很多人胃部不适时会立马喝生姜水,但生姜是刺激性食物,喝太多生姜水会使得大量胃酸分泌,加重胃部不适感,导致胃部疼痛。
误区四:多吃素养胃
素食中缺乏肉类食物当中含有的优质蛋白、脂肪酸及某些B族维生素等物质,而这些物质对于胃黏膜的修复与更新是不可少的。另外,长期食素还可引起营养不良。因此,营养均衡才是真正的养胃之道。
误区五:食物煮得越软烂越养胃
软烂的食物比较好消化,所以很多人觉得食物煮得越软烂越养胃。实际上,对于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群来说,短期吃软烂的饭菜,可以促进胃部功能修复,有利于身体尽快恢复健康状态。但对普通人来说,长期吃软烂的饭菜,则可能引起营养不良,还会造成胃部功能退化的情况。
日常养胃要做好这几点
1、饮食要规律
三餐一定要按时吃,不要饥一顿饱一顿的,这样对胃的伤害是很大的。也可以选择少吃多餐的饮食模式,切忌暴饮暴食。
2、细嚼慢咽
吃饭的时候,不要急,最好是多嚼几下,再慢慢咽下去,尤其是吃一些质地比较硬的食物,更要充分咀嚼,这样可以使食物与胃液的充分接触,减轻胃的负担,避免胃胀、嗳气的发生。
3、膳食均衡
荤素搭配要做好,合理摄入各类食材,鱼类、肉类、蔬果、豆类等都要尽可能涉入,只有尽量保证膳食均衡,才能保证各个器官的正常工作,包括胃。
4、易胀气食物吃慢些
比如红薯、豆类、紫薯等,这些食物易产气,吃多了容易腹胀,所以要吃慢些,且一次不要吃太多。
5、少吃不易消化、辛辣刺激食物
养胃护胃,还要少吃粘豆包、粽子等不易消化的食物,以及辣椒、生姜、花椒、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,以免刺激胃粘膜,损伤肠胃。
养胃护胃,其实重点在于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,尤其是饮食方面,尽量保证三餐规律,均衡膳食,少吃一些伤胃的食物,那你的胃自然也就杠杠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