绳子会打结,我们的身体也会打结,人体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管道,布满了血管、淋巴管、神经、腺体等各种管道,而经络其实就是这些管道的总称。既然是管道,气血就有流动顺畅和不顺畅的地方,而不通畅的地方就相当于绳子打了节,于是国人就给它取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名词——筋结。
筋脉遍布全身,带动骨关节运动,人一老就会弯腰驼背,手上、脚上出现“筋疙瘩”按上去隐隐作痛,这就是中医称作筋结。触摸有筋结的部位,会感觉紧张、僵硬、痉挛、肿胀,会摸到增厚甚至“筋疙瘩”,压痛明显。
那么筋结是怎么来的?
筋结的产生也分标本,标就是指经络不通,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,就可能引起气血瘀阻,导致不同部位出现筋结,常表现为对应部位疼痛甚至发麻。标为寒邪入侵,好比水沟的流水不通,无法顺畅流动或流动缓慢,底层一定沉积了许多“垃圾”, 寒主收引,寒气刺激会引起血脉收缩,特别容易引发局部软组织的损伤,造成气滞血瘀,出现筋结。
如何找到人体的筋节呢?
容易产生阻滞点的地方,都是容易产生筋结的地方,凡是看着曲线不那么流畅和优美的地方,必是气血堆积不通的地方,尤其是在关节的部位,更容易堆积,这些地方多半就是经络的阻滞点。
除此之外,肚子也是阻滞点容易形成的地方,很多人坐在电脑面前办公,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不动,肚子上的肉经常被窝在那里。气血怎么可能流通顺畅呢?
除了这些比较容易发现的地方,我们还可以通过 “一看,二捋,三捏”的方法找到人体的筋结所在。
看
这个咱们前面已经说到了,就是身体哪个地方的曲线有不正常的凸起,那个地方就是阻滞点。
捋
捋这个动作,是用拇、食、中三个指头,顺着要查找的部分,稍微带上一点压力滑动,你会感觉到,有个别的地方指腹的感觉会和周围不一样,有点涩滞感;那就是阻滞点。
捏
拇食指揪起一块皮肉,只要捏着痛的,就是阻滞点,这通常是找表层阻滞点的方法。
掌握好“一看、二捋、三捏”的方法,就可以轻松找到阻滞点。只要在这个地方进行泥灸,将其疏通,气血运行流畅了,不仅经络通了,身体的曲线也就逐步恢复正常了。
除此之外,养肝也可以有效消除筋结,中医认为肝主筋,《素问•经脉别论》:“食气入胃,散精于肝,淫气于筋。”肝之气血亏虚,筋膜失养,则筋力不健,运动不利。
《素问•上古天真论》:“七八,肝气衰,筋不能动。”筋膜病变多与肝有关。如筋痿不用,可见于肝阴不足;筋脉拘挛抽搐,可见于肝风内动。
一旦肝不得条达舒畅,则肝之疏泄功能受到抑制,然后导致气滞血瘀、痰气郁结,积聚于皮肤就会形成结节,故而我们调理结节、要以疏肝气为主!
揉大敦穴
盘腿端坐,赤足,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(足大趾甲根部外侧),左旋按压15次,右旋按压15次,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,手法同前。
按太冲穴
盘腿端坐,用左手拇指按太冲穴(足背第一、二趾骨之间)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,20次,然后用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,手法同前。
揉三阴交穴
盘腿端坐,用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(内踝尖上3寸,胫骨后缘处),左旋按压15次,右旋按压15次,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,手法同前。
推搓两胁法
双手按腋下,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,来回推搓30次。本保健操有养肝护肝,增强肝的功能和降血压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