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,农村经常见到不少老人冬天都喜欢懒懒的晒太阳?老人体虚,容易感冒,冬天咳嗽了,不是吃药打针,而是搬把椅子,找一个避风暖和的地方,背对太阳而坐,让太阳烤着脊背。当太阳将脊背烤得热烘烘的时候,咳嗽就会好转。
古语讲“百病从寒起”,寒为阴邪,易伤阳气,外寒侵袭肌表,卫阳被遏,可见恶寒、发热、无汗、鼻塞、流清涕等症;
寒邪直中脾胃,脾阳受损,可见脘腹冷痛、呕吐、腹泻等症;
若心肾阳虚,寒邪直中于少阴,则可见恶寒蜷卧、手足厥冷、下利清谷、小便清长、精神萎靡、脉微细等症。
寒性凝滞,阻遏气血
寒性凝滞,即指寒邪侵人,易使气血津液凝结、经脉阻滞之意。
气血津液之所以畅行不息,全赖一身阳和之气的温煦推动,若寒遏阳气,温煦蒸化失司,则津液凝结而为痰饮;阳气受损,失其温煦,易使经脉气血运行不畅,或凝结阻滞不通,不通则痛。
寒客肌表经络,气血凝滞不通,则头身肢体关节疼痛,痹证中若以关节冷痛为主者,称为“寒痹”或“痛痹”;寒邪直中胃肠,则脘腹剧痛;寒客肝脉,可见少腹或阴部冷痛等。
寒性收引,瘀堵经络
寒性收引,即指寒邪侵袭人体,可使气机收敛,腠理、经络、筋脉收缩而挛急《素问•举痛论》说:“寒则气收”,“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,脉寒则缩蜷,缩蜷则脉绌急,绌急则外引小络,故卒然而痛。”
缩蜷、绌急,即为寒邪所伤,经络、血脉收引而致。
寒邪伤及肌表,毛窍腠理闭塞,卫阳被郁不得宣泄,可见恶寒、发热、无汗等;
寒客血脉,则气血凝滞,血脉挛缩,可见头身疼痛,脉紧;
寒客经络关节,则经脉收缩拘急,甚则挛急作痛,屈伸不利,或冷厥不仁等。
那么如何驱寒呢?
灸背
中医认为,背部为督脉所在,阳中之阳,人的肺腑功能都靠阳气来支持,阳气充盈,身体就能抵御病痛的侵入。
《神灸经纶》云:“夫灸取于人,火性热而至速,体柔而刚用,能消阴翳,走而不守,善入脏腑,能通十二经,走三阴,理气血。
泥灸,无疑是养阳的第一法宝,泥灸综合了像拔罐,火疗,药疗,磁疗等传统疗法的效果,可以逐寒祛湿、疏通经络、祛除瘀滞、行气活血、消肿止痛、拔毒泻热,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。
冬吃萝卜夏吃姜
萝卜又称莱菔,气辛味甘;大下气,消谷和中,祛痰癖,生捣汁服止消渴。
冬天主肾,春天主肝,夏天主心,秋天主肺。
脾为四季土。冬主闭藏,肾性潜藏。
冬天吃萝卜可使气血下行以养肾。故有冬吃萝卜之说。
生姜绝对是个驱寒的好东西,能温通生发脾胃之气。但它有生、干之分,生姜辛散善于清理经络脏腑中的阴浊之气,而干姜则擅长温化脾胃去寒湿。
揉腹
腰带一圈的位置正好是带脉的所在,在古代,它被称为“玉带环腰”。
带脉是比较特殊的经络,属于奇经八脉。其他经络都是竖着走的,唯独它横着绕腰走一圈,就好像一个木桶的箍,能起到收束整体经络的作用。
有很多女性别的地方都不胖,唯独腰上堆积了不少的脂肪,远远望去好像腰上别了一个游泳圈。
其实这是因为带脉之气不足,收束不住其他经络了。您要多去推揉这条经络,一直推到热透为止,以帮助通畅十二经,消除经络内的寒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