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人养生的方式多种多样,数不胜数,但是却忘了,养生不如养心。《中庸》里讲:“修身以道,修道以仁”、“大德必得其寿”。
一个有道之人,内心慈悲的人,定然福寿安康。
人有了慈悲之心,就会变得宽和
有些人,无论做什么,都是先想着自己的利益,很爱斤斤计较,生怕错漏一分一毫,每时每刻都要和别人攀比,因此惶惶不可终日,疲累不堪。
一个慈悲的人,从不斤斤计较,他们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,为对方着想。被别人冒犯,情绪也不容易走极端。他们能容人,能谅人,内心常常处于安宁的状态。
正所谓心宽一寸,疼痛退一丈,宽和才是最好的良药。
人有了慈悲之心,就会内心平静
人在纷杂的社会环境中,能否从容应变,谦虚礼让,心怀慈悲,则是我们一生要学的课题。人需要平静,生活需要平静,日子想过的舒心需要平静。平静之心能让我们的身体远离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。那些为富不仁,明争暗斗,溜须拍马的人,他们的内心无法得到平静,自然对身体会有不好的影响。
人生的至高境界是“静”;心静则万事皆安。人有了慈悲之心,内心自然会平静。
人有了慈悲之心,就会变得善良
药王孙思邈在《千金要方》中说道:“夫养性者,性自为善……性既自善,内外百病皆悉不生,祸乱灾害亦无由作,此养性之大径也”。
他以崇高的思想境界,高瞻远嘱,认识到积德行善是可以获得延年益寿的效果。有一颗仁慈善良的心,能让人收获快乐,它让人长寿,是健康的源泉。
“德行不克,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”。一个人不讲究品德修养,即便服用灵丹琼浆,也无法延年益寿。
良好的道德修养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。以仁慈为怀的人,内心也一定是善良的。
善良的人走到海角天涯都能够遇到知己好友,善良的心在暗夜里也会发出黄金的光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