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三高,很多人并不陌生,高血糖、高血脂、高血压,是危害国人健康的三大高手,但当我们还在和三高斗争的同时,第四高已悄悄来袭——它就是高尿酸,更为可怕的是这“四高症”不仅可单独存在,又常常相互关联狼狈为奸,是现代社会派生出来的“富贵病”。
“痛风”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典藉里,因其疼痛来得快如一阵风,故由此命名。古代又称“痛痹”, 因为好发在达官贵人的身上,所以又被成为“王者之疾”,如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饮酒过量而饱受痛风之苦,使他无法走路和骑马领兵上阵。
现代社会得痛风的人很多,但是很多人对痛风的原理却知之甚少,嘌呤是DNA和RNA的构成物质,嘌呤被消化之后的最终产物是尿酸,尿酸有两个排除途径,一个是通过肾脏,大约60-70%的尿酸由这一途径排出。所以肾脏有问题时尿酸排泄减少,血中尿酸升高而引起痛风属于继发性痛风。另外一个是通过肠道随粪便排出。
由此,我们就可以得出,含有DNA或者RNA比较多的部位以及肾脏和大小肠含有嘌呤比较多,这也是为什么痛风不建议吃内脏的原因,大家都知道,DNA是动物的遗传物质,所以与生殖有关系的部位嘌呤含量都高,比如鱼子酱,比如蟹黄,里面都含有大量的嘌呤。
嘌呤的代谢跟PH值也有一定的关系,人体总体PH是一定的,但是尿液酸碱度确实不同的,晨尿液酸碱度一般在PH5.5~6.5之间,呈弱酸性。有研究数据说明,尿液碱性越高,随尿液排出的尿酸量越多。
尿液酸碱度与饮食密切相关,经常吃一些含有钾、钠、钙、镁等元素的食物,尿液碱性就高,这类食物包括各种蔬菜、水果、豆类、奶类以及硬果中的杏仁、栗子等。
那么尿酸高怎么办?首先,先别太紧张,其实痛风是慢性病,从高尿酸到痛风,有四个阶段。
无症状
在此时期血清中的尿酸浓度会增高,但并未出现症状,痛风石,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情形可能终其一生都会存在。
急性痛风
常侵犯单一关节,其中约有半数发生于一脚掌骨关节,因此疼痛难当,无法穿上鞋子,发展到后来,也很可能会侵犯多处关节,有时也可能只侵犯其它部位,此种情形的发作常常见于饮食过量,尤其是宴客后发作、饮酒、或者干渴饮水不足时。此时可能会持续一、二天或至二周,而后会慢慢改善。
发作间期
发作间期长短不等,可能会持续一、二天至几周,约7%的人很幸运,他们的痛风会自然消退,不再发作症状,但是大多数病人会在一年内复发。
慢性痛风
此时在体内会有尿酸结晶沉积在软骨、滑液膜、及软组织中,形成痛风石,而且血中的尿酸浓度越高,期间越久,则可能会沉积越多的痛风石,有时会影响血管与肾。
其实做好预防工作,痛风没有那么可怕!
定期体检
痛风早期发作,积极的调理很关键,对人群进行大规模的血尿酸普查可及时发现高尿酸血症,这对早期发现及早期防治痛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,所以至少应每年健康检查一次。
喝水
我们日常每天应该摄入1500—2000ml水分,痛风人群更应该增加水量,每天应该饮用2000ml,可以让尿液排泄身体多余的物质,可以稀释尿液的浓度,溶解尿酸,预防尿酸长期在一个地方形成结晶,导致痛风。
饮食要均衡
少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,如猪、牛、羊肉、火腿、香肠、鸡鸭、鹅、兔、鱼虾、菠菜、蘑菇等,花生也应少食,不要酗酒, 而且要严格控制饮食热量,果糖对痛风的影响跟红肉一样,人体代谢是一个整体的过程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运动要适宜
运动对于痛风的预防有积极的意义,可以减少尿酸在人体骨骼的沉积,但是剧烈运动所产生的乳酸可抑肾小管排泄尿酸而使血中尿酸升高,又因出汗增多而使血容量下降,肾排尿酸量下降,导致痛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