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间常说五脏六腑,可大多人搬着指头数: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是五脏;胆、胃、小肠、大肠、膀胱是五腑,那还有一腑去哪儿了呢?另外一腑就是三焦,张景岳所说:“三焦者,确有一腑,盖脏腑之外,躯壳之内,包罗诸脏,一腔之大腑也”五脏合五腑,三焦一腑无脏与合,故曰是孤之腑也。三焦之气,合脏合腑,彻上彻下,彻外彻内,人身莫大之腑也。
三焦有多重要?
上、中、下少阳之气所主也;三焦者,水所行之道,非水所藏之府也。汗与小便,俱由三焦经过,故汗多则小便少者,水在三焦,即为热气蒸动,泄于膜外,达于皮肤,而不待传入膀胱也,非既入膀胱,复外出而为汗也。
通行元气
“三焦者,人之三元气也,…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,内外上下左右之气也。三焦通,则内外上下皆通也。其于周身灌体,和调内外,营左养右,导上宣下,莫大于此者也”。
元气根于肾,由先天之精所化,赖后天之精以养,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,生命活动的原动力。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,充沛于全身,以激发、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。
疏通水道
“三焦者,决渎之官,水道出焉”,“通调水道”上焦之肺,为水之上源,以宣发肃降而通调水道;中焦之脾胃,运化并输布津液于肺;下焦之肾、膀胱,蒸腾气化,使水液上归于脾肺,再参与体内代谢,下形成尿液排出体外。
运行水谷
三焦具有运行水谷,协助输布精微,排泄废物的作用。其中,“上焦开发,宣五谷味,熏肤,充肌,泽毛”,有输布精微之功;中焦“泌糟粕,蒸津液,化其精微,上注于肺脉”,有消化吸收和转输之用;下焦则“成糟粕而俱下人大肠,循下焦而渗入膀胱”,有排泄粪便和尿液的作用。
那么该如何打通三焦?
灸
用百草御泥灸整个三焦经就可以有效扶阳,驱邪,疏通经络,理通三焦。其中三焦经上的五腧穴是重点刺激部位。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,比作自然界的水流,五腧穴就是经络上五个重要的转折点。
经气所出,像水的源头,称为“井”,即关冲穴;经气所出,像刚出的泉水微流,称为“荥”,即液门穴;经气所注,像水流由浅入深,称为“输”,即中渚穴;经气所行,像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,称为“经”,即支沟穴;最后经气充盛,由此深入,进而汇合于脏腑,恰像百川汇合入海,称为“合”即天井穴。
拍
俗话说:“敲打三焦经,气顺百病消。”每晚睡觉前,分别用左右手从对侧肩膀开始,沿着胳膊外侧的三焦经行走路线,往下拍打。动作快慢一样,一直拍打到手腕。可以稍微用力达到震动经络的作用。每次至少要拍到八分钟往上。拍打时最好找找三焦经上痛点,有痛点的地方多拍打。